第A02版:要闻
首页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2022年02月09日 星期三
-- 要闻 --
版次:[ A02 ]
全面加强与上海、杭州、合肥深度合作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南京今年这样干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健

  2月7日,江苏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召开第四次全体会议,南京市等作了交流发言。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我们必须始终牢记、紧紧抓好的“国之大者”。 

  2021年,我市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哪些成效?2022年,还将重点在哪些方面努力?记者对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了采访。 

  一体化走过“又一年”:南京取得一批服务一体化、助推一体化的务实成果 

  虎年新春上班第一天,我省即谋划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展现了全省上下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奋进姿态和饱满热情。全省各地各部门正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只争朝夕、奋发有为,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努力确保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作为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江苏省省会城市,南京“三重身份”叠加,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积极倡导者、有力推动者、坚决执行者。去年以来,我市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抓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层面批复契机,扎实推进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赋予南京的5方面32项任务,取得一批服务一体化、助推一体化的务实成果。 

  这一年,我市着眼服务“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积极打造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链接枢纽。南京北站、禄口机场三期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临空经济示范区规划获批,宁句城际通车,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及宁马、宁滁城际等项目开工建设。推动都市圈企业供应链供需对接,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签约10个亿元以上项目。实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三年行动,推动都市圈8个城市89家医院医疗预约挂号平台完成对接,61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都市圈通办,商贸旅游、公共服务等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这一年,我市着眼“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积极构筑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获批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紫金山实验室列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序列,国科大南京学院正式启用。围绕8条重点产业链,建设22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联合镇江市编制G312产业创新走廊发展规划,建设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先行区。新晋独角兽企业5家、瞪羚企业146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约750亿元,保持全省第一。 

  这一年,我市着眼“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积极建设营商环境一流城市。深化“一网通办”改革,推行“先解决问题再说”等机制,“一件事一次办”等3项举措获国务院总结推广,南京自贸片区“打造知识产权交易融资服务运营平台”入选国务院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新登记市场主体29.2万户、增长近19%。都市圈外国人来华工作实现“一地认定、各地互认”,与长三角7市签署历史文化名城标准化合作协议、5市完成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对接,区域一体化大市场稳步推进。 

  2月7日,我市又召开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发布《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和“宁企通”惠企综合服务平台,全市上下将树牢“作风就是战斗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理念,塑造队伍新形象、打造发展新环境、展现干部新作为,为“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提供坚强保障。

  一体化迎来“新一年”:为全省融入和支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要更大力度推进科技与产业创新,加快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全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要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进一步提升江苏自贸区能级,推动省际毗邻区深度合作; 

  要深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联合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更加有力推进美丽长三角建设; 

  …… 

  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对今年全省抓好区域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2022年,我市将牢记“国之大者”,认真落实会议部署要求,为全省融入和支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更多贡献,具体将发挥三方面优势、做好三方面工作——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提升重大平台载体创新效能,建设高水平人才平台,共建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加快创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发挥都市圈先行优势,谋划推进一批标志性项目,加快同城化步伐,探索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放大全国唯一跨省都市圈的探路效应;发挥特大城市能级优势,当好稳定经济增长压舱石,探索“双碳”目标、共同富裕等实现路径,提升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综合效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让一体化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国家和省、市工作部署,2022年我市将全力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江苏实施方案、南京实施方案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坚定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省会担当,为全国全省改革发展大局做出南京新贡献。

  深入实施国家战略。全面加强与上海、杭州、合肥深度合作,主动服务对接上海发展,深化对接上交所资本市场,推动江北新区与浦东新区、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联动发展,加快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加快宁杭生态经济带发展,持续推进宁杭生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建设,深化数字经济领域合作,共享数字经济新机遇,打造区域合作新平台;加强与合肥协同联动,在重大科技载体、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上进一步加强对接合作。 

  全面深入推进都市圈建设。组建南京都市圈建设办公室,持续推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协作、协同开放、统一市场、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方面一体化建设,加快建成一批显示度高的标志性项目。 

  加强跨界毗邻地区建设。持续推动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复制推广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经验。推动六合区与扬州仪征、滁州天长,溧水区与杭州市余杭区等毗邻地区开展合作。 

  深入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发展。贯彻落实《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各项工作任务,加强在产业创新、协同开放、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合作,持续推进G312产业创新走廊建设,探索建设G328产业走廊。 

  加快推进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按照园区总体方案和省高质量考核要求,持续推进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完成2平方公里前期建设任务。 

  …… 

  一体化发展、一起向未来,南京与长三角各地的融合,正越来越紧密。 

  一体化如何“路更畅”:打造创新创业成本洼地、投资高地,彰显典范城市魅力 

  “立足新时代,扛起新担当;探索新机制,实现新突破;提升新品质,彰显新魅力。”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郑琼洁表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南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首先,立足“三重身份”,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既注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又扛起中心城市的使命担当、引领带动周边城市共同发展。要积极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宁杭生态经济带、宁宣黄成长带、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深度融入长三角,协同提升长三角国际竞争力。以南京为中心打造宁镇扬、宁马滁同城化片区,全面提升南京辐射带动作用,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率先打造同城化发展典范。 

  同时,擦亮“科创底色”,创新产业协作和创新协同的体制机制,促进区域产业链全面融合与创新,推进产业链整合、科技成果产业化、产业联盟合作。积极对接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和现代金融、研发设计、高端中介服务等外溢功能。实施南京都市圈产业链整合行动,探索“双向飞地”“异地孵化”等产业合作新模式。建立部门间地方间大数据交换共享机制,共同探索建立“都市区大脑”。积极培育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推动南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潜力产业。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第三代半导体等行业,实现关键领域技术突破,打造长三角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 

  在此基础上,坚守“为民情怀”,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探索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举措,以高质量发展扩大就业容量,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提供标志性成果,彰显民生幸福新魅力。共同实施长江大保护,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行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推进能耗“双控”,推动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融合发展,建设长三角区域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彰显生态宜居新魅力。保护传承和利用长江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注重以文兴业、融合发展,推动区域旅游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建设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新魅力。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打造创新创业成本洼地、投资高地,加快探索知识产权、贸易争端解决、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创新政策和机制,彰显创新创业新魅力,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提供南京示范。 

  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校园一期全貌。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孙中元 摄

  扫码关注“紫金山观察”

南京日报社主办南京日报总编辑:丁辉宇国内统一刊号:CN32-0030南京日报广告刊例表南京日报信息热线:4008885998南报网新闻热线:025-84686110
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