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我的大学
首页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2022年06月09日 星期四
-- 我的大学 --
版次:[ A10 ]
“学霸宿舍”6人全成研究生,“科研团队”成就多名“保研生”
解密“全员上岸”背后的密码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花 何洁

  一个宿舍6人都考上了研究生;一个本科科研团队的小伙伴都“上岸”……这样的优秀是如何练就的?他们“光环”的背后又是什么?昨天,记者走近了南京高校这些“学霸团”,解秘“全员上岸”背后的优秀密码。在毕业季的当下,也许,他们“神同步”的优秀能给你带来启迪。

  早起占位置,

  一起开“复习大会”

  河海大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406宿舍内,住着6位准研究生,他们不仅相互参与了大学4年的青春时光,还分别以保研、考研的方式共同升学本校,继续陪伴彼此,开启崭新旅程。

  6个男孩性格迥异,都有着各自的兴趣与爱好。刘茂源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王苏阳则是个“科技迷”,安欣禧则经常线上参与学术沙龙等讨论活动,从不同年纪、职业和领域的人身上汲取知识经验,从不同角度探索未知的世界。 

  “我们相约早起去教室占位置,在教室前排用心听讲、相互补充,避免遗漏课程要点。期末时,还会一起开‘复习大会’,互相巩固不熟悉的知识点。在4年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宿舍里的每个人都在彼此支持着对方。”“全员上岸”的原因之一,是大家的互相鼓励与陪伴。 

  舍友雷振海独自备战考研时,另外5位舍友虽然都已成功保研,但仍未就此放松,而是继续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学习习惯,为雷振海营造安静舒适的考研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复试前,大家还一起腾出宿舍空间,帮雷振海布置面试场地,分割背景布、前后双机位、明亮打光灯等一应俱全。“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从大一开始,舍友们的正能量就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了。”雷振海说,“每个宿舍都有各自的相处方式和特点,但友善和谐的氛围、共同进步的目标,是我们前进路上必不可少的支持力量。” 

  作为室友,他们常常“集体出动”,一起参与“连续阅读21天英文书籍打卡”,在相互监督与陪伴下完成打卡任务;组队参加“认证杯”数学建模赛,每个一起计算的夜晚,每个共同努力的时刻,都让竞赛之旅变得生动难忘。在面对学科竞赛等专业性较强的比赛时,他们也会“分头行动”,联系不同专业不同技能的同学一起加入、各显神通,形成一支综合能力突出的竞赛团队,在取得成绩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不管是共同参与,还是各自奋战,406宿舍都是他们心中最有力的支撑和最温暖的地方。 

  扎根图书馆,累了就看“正能量视频”

  孙超奇是学霸担当,有不会的题就找他,他总能给你最优解;宿舍舍长刘者是室友眼中的“老大哥”;气氛担当牟恣佚是篮球校队队员,总是充满活力;“文艺青年”徐昱,文史哲都有涉猎;闫睿爱好阅读,在与作者交流的过程中坚定自我;力量担当敖弘瑞,爱好健身、打篮球……这是南京邮电大学106“学霸宿舍”,宿舍的6个小伙子分别考研至不同的名校。

  短短的4年大学时光,宿舍生活承载了一半的校园记忆。大三他们从仙林校区搬到三牌楼校区后,106宿舍多了两个新成员——徐昱和敖弘瑞。你内敛腼腆,我活泼外向,但宿舍氛围依然轻松又欢快。相比于同伴,敖弘瑞较晚确定自己的考研方向,其间他有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看着大家都确立了自己的目标,他感到有点着急。但心急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一开始他尝试直接进入工作,就去试着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他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兴趣方向,想成为一名老师,便开始考虑考研考师范类院校。

  106宿舍其余的几位同学,早在大一时就有了考研的想法,但对如何选择专业方向仍然感到迷茫。随着对自己所学专业课的深入了解,他们的目标渐渐明晰,按照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循序渐进,踏实、坚定地前行。 

  “兄弟,你不能落下。”备考阶段,舍友们几乎每天都在图书馆度过。长时间地坐着学习,注意力无法集中、颈椎酸痛、眼睛酸涩、心里也越来越浮躁。“每当这时,我们就看一些正能量的视频,来维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大家在一起学习、一起娱乐,所有的事情都变得简单了。 

  “考研是一场漫漫征途,一旦下定了决心,便要做好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录取结果公布的前一天,舍友们辗转反侧、彻夜未眠。面对期待之中的考研结果,他们欢呼雀跃,一年来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携手做科研,与困难硬“磕”到底

  申请发明专利13项,授权了7项;发表SCI论文2篇、EI论文1篇、核心论文3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个获批国家级立项;第二届地下空间创新创业大赛获优秀科技成果奖第三名和第四名;团队中有三位同学推免、一位同学考取本校硕士研究生……南京工业大学这个本科生定向培养科研团队太不一般了。 

  这个团队由纪展鹏、赵逸昕、李帅学、汪源4名大四学生和蔡鑫涛1名大三学生组成。

  一次偶然的机会,《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高洪梅老师上课时提到吉欧科研团队正在定向招收本科生。吉欧科研团队的本科生定向培养,是指在原有研究生团队的基础上招收本科生科研定向培养项目,致力于为科研团队输送高质量的好苗子。这5名学生报名参加并通过了面试,由此,5位本科生组成的团队便诞生了。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他们精气神满满,学术成果多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顺利地进入并不代表科研过程的轻松,相反,与困难进行较量成为他们的家常便饭。在盾构隧道上浮试验过程中,他们发现埋于沙土中的管道由于不明原因产生的孔隙而进水,做了好几次实验,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实验的目的是以管道模拟地铁隧道,进而探究如何解决地震时地铁管道可能会上浮的问题,管道进水就会影响他们对上浮机理的研究,所以他们必须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一遍遍仔细排查。”纪展鹏坦言,当时团队唯一想到的办法就是不断分析实验数据,经过反复排查数据,最终找到了孔隙产生的原因——竟然是管道周围安装传感器时打的小孔在“作祟”,小孔隙导致管道密封不紧密,故而进水。经过一番加固处理后,小孔隙的问题得以解决。“当有困难出现时,我们会聚在一起商讨对策,同时在过程中加强理解和包容。”赵逸昕说,当大家凝聚成一个集体时,力量就变得无限大。 

  考研还是就业?走到大三的岔路口,5位团队成员决定继续在科研道路中锻炼。纪展鹏、赵逸昕、李帅学三人成功保研本校,汪源也经过考试被本校录取,低年级的蔡鑫涛也以本校为目标,希望在研究生阶段继续和学长们合作。他们下定决心要在接下来的科研学习中全身心投入,在明确自己科研目标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南京日报社主办南京日报总编辑:丁辉宇国内统一刊号:CN32-0030南京日报广告刊例表南京日报信息热线:4008885998南报网新闻热线:025-84686110
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