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经济·区街
首页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2022年06月24日 星期五
-- 经济·区街 --
版次:[ A08 ]
我市发布历史建筑防火设计指南
梳理小西湖经验,打通历史建筑改造消防路径

  本报讯(记者 何钢 通讯员 宁建轩)  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大多数都无法达到现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要求。记者昨日从市建委了解到,近日,《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改造利用防火加强措施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发布,为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改造打通了消防路径。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数量多、种类丰富,大多数历史建筑存在建筑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消防水源缺乏、消防车道不畅等问题,且国家尚未出台统一的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消防技术规范或标准。 

  市建委联合市消防救援支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及多家科研院所组成课题攻关组,梳理总结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小西湖历史风貌区等片区试点经验,针对性开展深入研究,形成指引发布。记者了解到,小西湖片区在更新改造中,通过拓宽消防通道、增设消防设备设施、设置微型管廊、加密室外消火栓、增设消防水喉、喷淋与自动报警全覆盖、增设微型消防站等,提升片区的消防安全性,化解了小西湖片区保护和活化利用之间的矛盾。 

  《指引》明确了适用范围、改造利用原则以及开展改造利用之前的必要前提,提出了防火控制区、室外疏散集散区、防火组团等概念,对改造后的功能业态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如部分历史建筑之间防火间距不足,在《指引》中提出了防火组团的概念,防火组团可视为一座建筑,组团内部空间应连通。组团内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2米。部分历史建筑采用木质楼梯疏散,在《指引》中对疏散楼梯设置进行了规定,木楼梯底部宜增设自动灭火系统或其他有效防火措施加以保护。

南京日报社主办南京日报总编辑:丁辉宇国内统一刊号:CN32-0030南京日报广告刊例表南京日报信息热线:4008885998南报网新闻热线:025-84686110
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