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思想理论
首页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2022年08月03日 星期三
-- 思想理论 --
版次:[ A10 ]
建设新型消费示范城市

“2022南京国际消费节·夜之金陵”活动在东方福来德户外广场正式启动。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孙中元 摄

  □ 南京市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南京市发改委就业和消费处

  新型消费具有释放消费潜力、连接需求链与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功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2号)》明确提出建设新型消费示范城市的目标,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期间是南京迈入“常住人口千万、GDP过两万亿、人均GDP迈向3万美元”的城市发展新阶段。南京建设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对于在全国形成创新性、可持续、可推广性的改革举措,对于抢抓当前国内扩大内需以及全球消费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融入国家双循环发展格局、提升南京对都市圈引领作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与促进产业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南京建设新型消费示范城市的基础与优势 

  新型消费市场活跃。新零售增长势头强劲,网络零售发展迅速,2021年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5.0%,两年平均增长24.9%;网络零售额占商品零售额比重达到22.4%。作为国家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南京集聚了一批头部直播机构、MCN机构,打造了15个直播电商产业集聚区,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家、示范企业8家。南京软件谷入选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获首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新型消费供给特色突出。南京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学之都”“国际和平城市”“世界体育名城”,创办了“南京森林音乐会”“南京创意设计周”“南京文学艺术节”“南京戏剧节”等一系列文创品牌活动。惠民“百千万工程”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智慧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建成四大远程医学中心、28家互联网医院,公众健康服务平台总服务量超过5000万人次,稳居全国第一。现代物流业获批江苏省智慧物流试点城市,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物流时效位居全国第五,诞生了以福佑卡车、T3出行为代表的众多智慧物流“独角兽”企业。 

  新型消费支撑力强。南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国领先,成为国家重要的综合性通信枢纽城市。率先成为全国首座双千兆省会城市,城乡千兆光网覆盖率达100%。以“城市大脑”为主要抓手,整合了近100个部门和单位的数据资源,支撑各部门300多个信息系统运行。诸多保障消费者权益举措均走在前列,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1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南京位列第四。连续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三个“100条”政策,在全国、全省率先实施“不见面审批”“拿地即开工”“开门接电”示范区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南京建设新型消费示范城市的制约因素 

  新型消费特色与竞争力仍待提升。南京在新型消费领域缺少产业层面的“第一推动力”,缺乏有效支撑新型消费需求的龙头企业。由南京本土诱发的商业创新、业态创新存在不足,多为外部新兴业态在南京市的扩散和渗透。核心商圈的优势逐渐退化,新街口与上海南京路、成都春熙路和重庆解放碑差距逐步拉大,高端化、潮流业态也没有明显提升,主体化、品牌化活动整体缺乏。 

  创新技术消费应用场景整合不够。在数字消费的场景业态培育上仍需持续发力。南京在创新消费载体中的应用推广不足,新技术应用在商业领域的速度和水平有待提升。智能化、定制化、体验式的商业新业态新模式仍在培育阶段,新型商圈、商业综合体、特色街区等消费载体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仍需提高。 

  新型消费发展标准及保障不足。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市场拓展、人才落户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存在一定滞后。传统商业“互联网+流通”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不足。国有文旅企业在项目投资运营中的标杆示范作用不足,民营文创企业发展、文化创意与制造业等其他行业跨界融合发展有待提高。 

  南京建设新型消费示范城市的路径

  借鉴巴黎创意产业带动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联动发展、新加坡鼓励新技术赋能商业综合体等经验,南京建设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可以确立这样的路径。 

  一是在新型文化消费业态上做示范。充分发挥南京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优势,整合城乡资源,加快载体建设,繁荣夜间经济,不断优化文旅消费环境,打造文旅特色品牌,文化产业数字化进程更加提速,文体旅等新消费服务业稳步发展。 

  二是在“智慧+服务消费”融合上做示范。充分发挥南京科教资源和创新优势,发展以软件信息、金融科技、现代物流、商务商贸、文旅健康等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深化健康、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智慧赋能。 

  三是在新型消费制度改革上做示范。市场秩序规范有序,建立和完善新型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和经营者权益保护体系。制定支撑新型消费的服务标准,信用南京实现稳步发展,打造支撑新消费的综合社会信用体系和数字化服务中心。 

  南京建设新型消费示范城市的对策建议 

  一是建立“南京名牌”矩阵体系。加快国际名品、潮牌和首店引进力度,引导优质消费资源加快集聚发展,认定智慧商圈试点单位。鼓励开展首秀、首发活动,着力打造潮牌、轻奢等品牌新品的高端展示发布平台,逐步放大重点商圈品牌消费拉动力。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品牌战略管理,为优势产品贴上“南京”标签。推进老门东、夫子庙等区域本土特色品牌、老字号一条街建设,打造高端化国际化消费商圈商街。鼓励老字号企业依托现代技术,加快研发、设计、生产、品牌营销和售后服务各环节的创新,鼓励老字号品牌开展门店直播、国潮跨界、线下展会以及跨界合作。 

  二是打造特色文创消费场景。运用文化资源讲好文化故事。创新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特色IP主题消费业态,打造城市级、片区级、街巷级等不同尺度的空间地标爆款IP,引导和培育市场主体围绕南京特色文化、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将古城、文学、非遗、民俗等文化元素熔于一炉,加强特色IP商品创新。壮大南京本土文化新兴业态。充分利用南京本土文化品牌,积极发展文创新兴业态。积极引导老城南、环南艺、长江路等创意文化产业功能区向区域协同、产城融合和综合创新独角兽功能转变。整合开发城市文学资源,建设新型阅读空间和文学传播场所。同时规划建设一批公共文化空间,全力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打造一系列大型演艺品牌,鼓励开展全民性文化体验与演艺活动。 

  三是科技赋能新型消费业态。筑造头部互联网企业高峰。以互联网高峰企业为引领,打造具备南京特色的消费互联网生态链。建议引导目前已入驻的阿里、腾讯、字节跳动、京东等头部互联网企业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在已有的互联网瞪羚企业中培育新兴互联网头部企业。推动公共服务数智化。构建城乡网络覆盖、信息互通共享、业务应用融合的公共服务网络,不断推进公共服务数智化,进而加强对健康、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数智赋能,形成优质高效的“智能+”民生服务消费体系。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作为重要内容,促进菜市场、便利店、生鲜超市等“基本保障”业态和特色餐饮、新式书店等“品质提升”业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广智慧应用场景。依托直播电商产业基地,举办直播电商系列活动,打造国内领先的“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做强数字服务贸易,依托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南京软件谷,提高数字内容服务出口能力。升级发展智慧旅游,引导重点文博场馆、景区景点运用5G、云计算、大数据、VR等新技术,提供网上游园、智慧导览、沉浸式体验等智慧旅游服务,打造更多大众喜爱的体验式旅游产品。

  四是优化升级新型消费载体。打造高品质体验型智慧商圈,推动新街口商圈提档升级,打造泛新街口商务文化集聚区。促进传统百货店、大型体育场馆、闲置工业厂区向消费体验中心、休闲娱乐中心、文化时尚中心等新型发展载体转变。在全域范围内开发多元旅游产业体系,利用南京市内的温泉、森林、湖泊等特色资源,开发养生类特色康养旅游产品。推动特色步行街区夜间消费升级。结合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夜间经济集聚区,推出常态化沉浸式演出、夜间主题活动及夜游线路。 

  五是完善健全商贸流通设施。积极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整合集聚冷链物流市场供需及农产品流通、生产加工等上下游产业资源,提高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和网络化水平。充分发挥邮政系统、供销社系统和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现有农村网点布局优势,引导电商企业在乡镇和农村建设服务网点。加快物流信息、物流设施、物流装备等的标准对接,大力推广标准化单元配送载具和货运车辆,促进仓储设施设备标准化改造升级,加快建设智能化仓储设施。 

  六是创新改革新型消费环境。优化消费保障与监管服务标准,释放信用体系对新消费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完善预付卡资金监管体系和跨境支付监管制度,降低支付交易成本。深化政银企合作,拓展新型消费领域投融资渠道,鼓励银行等各类型支付清算服务主体降低手续费用,创新建立政府搭台、民企参与的城市级品牌,鼓励符合标准的商户入驻。在优化新型消费产品和服务标准方面,支持和鼓励平台企业、行业组织、研究机构等制定推广指导和规范新消费的标准体系,加快出台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领域相关配套规章制度。 

  [作者:徐锋、陈群、张洁、刘凡华、傅雪梅、曹新宇(南京市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何春明、赵文卫(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张敏、徐云、陈培培(南京大学)来源:南京智库成果专报]

南京日报社主办南京日报总编辑:丁辉宇国内统一刊号:CN32-0030南京日报广告刊例表南京日报信息热线:4008885998南报网新闻热线:025-84686110
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