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B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增殖放流,万尾鱼苗“安家”长江

江宁区在新济洲码头放流平台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通讯员供图

  本报讯(记者 杜莹 通讯员 江融轩) 1月12日上午,江宁区水务局和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在江宁区新济洲码头放流平台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万尾鱼苗“安家”长江,将进一步改善长江水域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上午9点,经过严格检疫、检测的4000尾胭脂鱼苗、1万尾长吻鮠鱼苗以及5000公斤河蚌等底栖生物,陆续被运送至江边。随后,工作人员将鱼苗缓缓倒入长江,承载着希望的小生命将在这里安家、繁衍生息。

  “增殖放流活动实施后能够一定程度上修复保护渔业资源,恢复部分珍稀鱼类和底栖生物种群数量。”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秘书长姜盟介绍,此次放流的胭脂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长吻鮠早在2007年就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通过增殖放流,可以有效增加两种鱼类的野外资源数量。螺蚬及河蚌则是重要的底栖生物,能够滤食水体中生长过剩的藻类,降低水体营养物质及有机物的含量,净化水体,起到“生物过滤器”的作用。

  据了解,本次放流活动是新济洲供水工程对长江大胜关长吻鮠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影响生态补偿内容之一,从去年开始,江宁区水务局将连续6年每年集中开展一次增殖放流活动,同时做好后期管护工作,严厉打击各类非法捕捞行为,巩固增殖放流成果。

  从有序开展渔民渔船退捕工作,到渔民转业有出路、就业有门路、生活有着落;从严厉打击非法捕捞、销售江鲜等违法犯罪行为,到渔具制造、销售“回头看”等行动,近年来,江宁区从加强社会宣传、长效监管入手,创新手段、多措并举,全链条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

  接下来,江宁将持续全链条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引导社会公众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参与增殖放流活动,让增殖放流活动成为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平台,在全社会营造关爱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2023南京两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2023南京两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2023南京两会特别报道
   第A05版:2023南京两会特别报道
   第A06版:2023南京两会特别报道
   第A07版:2023南京两会特别报道
   第A08版:2023南京两会特别报道
   第A09版:2023南京两会特别报道
   第A10版:专题
   第A11版:要闻·经济
   第A12版:
   第B01版:社会
   第B02版:民生
   第B03版:综合
   第B04版:南京都市圈
   第B05版:风雅秦淮
   第B06版:风雅秦淮
   第B07版:成长周刊·习作
   第B08版:国内国际
增殖放流,万尾鱼苗“安家”长江
区域上下联动,守护基层生命绿色通道
市妇幼开设新冠 中医康复调理门诊
村民剪纸迎新年
凝聚起超常之力,用生命护佑生命
南京疾控发布1月健康防病提醒
春节假期和返乡如何做好个人防护?